会议通知 | 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二号通知
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
二号通知
(2019年6月25日)
主办单位
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
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
承办单位
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
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协办单位
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
青海师范大学
时间
2019年10月12-14日
地点
青海省西宁市索菲特&万达酒店
一、青年地学论坛简介
《青年地学论坛》是由青年地球科学家发起,以杰出科学家为顾问,青年学者及研究生为参与主体而搭建的自由、平等、争鸣的交流平台。论坛自2014年创办以来,每年举办一届,已经逐渐发展为地球科学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交流会议。
第六届《青年地学论坛》将于2019年10月12-14日在青海省西宁市索菲特&万达酒店举行。根据往届论坛规模和本届论坛设置的主题数预估参会人数约1500-2000人。根据去年的论坛主题和本届新增主题,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拟开设十九个主题,现诚邀全国地学同仁参加此次论坛。也欢迎地球科学领域相关商业机构前来设展,提供赞助。
二、论坛主题及专题
本届论坛将设十九个主题,各主题下开设并列举行的专题。论坛以专题报告为主,大会特邀报告为辅,不设展板。本届论坛继续评选优秀青年博士奖(限在读博士参评)。会议专题设置采用科学家自由申请,大会学术委员会综合确定的原则。每个专题由1~2位专家召集,并承担各专题学术报告组织工作。第二轮通知开始会议注册,参会老师和同学需要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完成会议注册,请务必选择参加的主题和专题。
参会注册链接请见本通知尾部。参会注册时间为:2019年6月25日至8月30日,过期不再受理。其中,早期注册日期为2019年6月25日至8月10日,8月10日之后注册的参会者,注册费每人增加200元。
以下为论坛拟开设的主题和专题信息,欢迎各领域专家和同学前来参会交流。
主题一、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
专题1:石笋记录与洞穴监测
召集人:
李廷勇 西南大学
张海伟 西安交通大学
阮骄杨 中山大学
专题2:中国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新进展
召集人:
李 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
张东菊 兰州大学
孙雪峰 南京大学
专题3:史前-历史时期人-环境相互作用
召集人:
贾 鑫 南京师范大学
左昕昕 福建师范大学
专题4:多时空尺度古气候模拟
召集人:
程 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燕 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张 旭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
张学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石正国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宁 亮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
专题5:晚更新世-全新世东亚环境演变记录
召集人:
周 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刘建宝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许晨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
隆 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
专题6:第四纪年代学进展及应用
召集人:
李国强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
康树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韩 非 云南大学
张志刚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
弋双文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
专题7:树轮气候学与生态研究进展
召集人:
李 强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方克艳 福建师范大学
主题二、地球化学
专题1 :大陆风化地球化学
召集人:
李高军 南京大学
专题2:地球关键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
召集人:
晏智锋 天津大学
刘媛媛 南京大学
专题3:地球系统物质循环与层圈相互作用
召集人:
王选策 云南大学
刘盛遨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黄 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胡兆初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庞崇进 桂林理工大学
专题4:河口海岸带生物地球化学
召集人:
何 丁 浙江大学
专题5:湖泊生物地球化学
召集人:
张永东 华南师范大学
何毓新 浙江大学
专题6:介形类及其地球化学
召集人:
李祥忠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王亚琼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
专题7:同位素水文学
召集人:
李宗省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专题8:微生物有机地球化学
召集人:
黄咸雨 中国地质大学
专题9:稳定同位素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
召集人:
宋照亮 天津大学
专题10:油气地球化学
召集人:
田 辉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
专题11:宇宙成因核素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
召集人:
牛振川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专题12:岩石地球化学
召集人:
戴立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专题13:高维度稳定同位素:原理、方法及应用
召集人:
林 莽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
何雨旸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
专题14: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
召集人:
刘 娟 广州大学
肖 军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主题三、环境科学
专题1:原子分子尺度的环境地球化学
召集人:
李 伟 南京大学
王少峰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王宇恒 西北工业大学
专题2:环境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
召集人:
黄 蕾 南京大学
沈国峰 北京大学
高艳蓬 广州工业大学
专题3:金属与金属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
召集人:
阴永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钟 寰 南京大学
党 菲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专题4: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
召集人:
傅建捷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张强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龚 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商立海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
专题5: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
召集人:
唐先进 浙江大学
王玉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苏世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
专题6:湖泊-流域污染与生态
召集人:
陶玉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
张 洪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童银栋 天津大学
张焕军 河海大学
专题7:关键核素与重金属的环境微界面过程及效应
召集人:
范桥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方临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
王梓萌 复旦大学
邴海健 中科院&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
专题8:环境纳米界面行为
召集人:
林思劼 同济大学
胡献刚 南开大学
毛 亮 南京大学
专题9:城市化与土壤安全
召集人:
杨 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李 刚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
专题10:汞的环境地球化学
召集人:
张 彤 南开大学
李 平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
钟 寰 南京大学
主题四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
专题1:土壤肥力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
召集人:
葛体达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
周晓兵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
张金波 南京师范大学
专题2: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
召集人:
毛 瑢 江西农业大学
刘占锋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
王清奎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胡中民 华南师范大学
专题3:大气环境与碳氮循环过程
召集人:
冯兆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杨元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
朱 彪 北京大学
专题4:流域治理与水文-生态-侵蚀效应
召集人:
金 钊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李 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
王云强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高光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专题5:生态界面过程与生物有效性
召集人:
管冬兴 天津大学
韩 超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
汪 鹏 南京农业大学
专题6:人-地耦合景观与生态系统管理
召集人:
卫 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专题7: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
召集人:
逯 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专题8:城市生态学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
召集人:
韩立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韩宝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主题五、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
专题1:青藏高原工程地质与生态环境
召集人:
刘亚斌 青海大学
祝艳波 长安大学
朱海丽 青海大学
专题2:严酷环境下地质材料劣化与风化
召集人:
邓永锋 东南大学
谈云志 三峡大学
专题3:黄土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
召集人:
张帆宇 兰州大学
庄建琦 长安大学
专题4:岩土力学数值分析
召集人:
欧阳朝军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
刘 春 南京大学
专题5:岩土体结构工程地质分析
召集人:
张 文 吉林大学
专题6:地下空间多源监测与机器学习
召集人:
朱鸿鹄 南京大学
张 洁 同济大学
专题7:地质灾害遥感探测与监测
召集人:
李为乐 成都理工大学
孟庆凯 青海大学
专题8:特殊土性质与处治
召集人:
陈永贵 同济大学
余 闯 温州大学
查甫生 合肥工业大学
专题9:水库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
召集人:
李长冬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龚文平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主题六、海洋地球科学
专题1:珊瑚对多尺度气候变化的记录与响应
召集人:
刘 羿 天津大学
范天来 广西大学
专题2:海洋微量金属及其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:现代过程与地质记录
召集人:
陈天宇 南京大学
张瑞峰
专题3:从洋中脊到海斗深渊:环境、资源与探测技术
召集人:
杜梦然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
王叶剑
专题4:晚新生代大洋环流与碳循环
召集人:
罗 立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
马小林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胡 镕
专题5:从流域到深海:沉积物的产生、搬运和埋藏
召集人:
罗一鸣 中山大学
胡邦琦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
李 超
专题6:高纬度(极地)多尺度气候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的关联
召集人:
肖文申 同济大学
郑旭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
熊志方
专题7: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
召集人:
张 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
张 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
王秀娟
专题8:热带海洋多尺度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响应和影响
召集人:
晏 宏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李大伟 中国海洋大学
党皓文 同济大学
于兆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
郑旭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
胡邦琦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
马小林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主题七、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专题
专题1:人地关系分析与区域发展地理
召集人:
薛 冰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张子龙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
专题2:全球战略地理
召集人:
刘承良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
胡志丁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
专题3: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
召集人:
程叶青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
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
杨 忍 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
专题4: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
召集人:
王 军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
杨 俊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
赵 林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
专题5: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技术创新
召集人:
郝 庆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
叶玉瑶 广州地理研究所
周 亮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
专题6:海洋、湖泊与河流先进监测技术
召集人:
段洪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
张国庆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孙德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唐世林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
赵 俊 中山大学
刘 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
专题7:陆地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
召集人:
王宗明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
赵 旦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
赵 伟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
毛德华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
专题8:地学模拟与可视化
召集人:
陈 旻 南京师范大学
邱银国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
蔡利平 曲阜师范大学
专题9:天宫二号对地观测技术与应用
召集人:
万 雪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
汤瑜瑜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
覃帮勇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
专题10:水循环遥感:数据、模型与应用
召集人:
曾春芬 重庆师范大学
崔要奎 北京大学
姚 成 河海大学
专题11: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
召集人:
张风宝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
赵广举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
秦 伟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徐国策 西安理工大学
专题12:数字农业监测技术及应用
召集人:
陈鹏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张东彦 安徽大学
张 建 华中农业大学
主题八、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
专题1:勘探地球物理
召集人:
王一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
宗兆云 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
蔡建超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专题2:壳幔结构与深部作用
召集人:
王宝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李志伟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
屠泓为 青海省地震局
黄周传 南京大学
专题3:地球内部结构、组成与过程
召集人:
孙道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张宝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
王 涛 南京大学
专题4:古地磁、生物磁学与地球动力学
召集人:
林 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
李忠海 中国科学院大学
王 勤 南京大学
专题5:空间物理
召集人:
申成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陈艳红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空间中心
薛向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专题6:地球与行星内部物理化学属性与过程
召集人:
刘 锦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
张宝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
主题九、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
专题1: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
召集人:
贾小静 浙江大学
专题2:数值模式与模拟
召集人:
李丽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专题3:亚洲季风变异特征和机理
召集人:
王 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专题4: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
召集人:
雷荔傈 南京大学
专题5:大气探测
召集人:
陆高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专题6:区域气候变化动力学
召集人:
黄 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主题十、干旱区环境与风沙科学
专题1:干旱区环境演化
召集人:
苗运法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
于禄鹏 临沂大学
杨一博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李国强 兰州大学
专题2:风成过程与地貌演化
召集人:
钱广强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
郭中领 河北师范大学
王仁德 河北省科学院
杜会石 吉林师范大学
专题3:风沙(风蚀)动力学与数理模型
召集人:
吕 萍 陕西师范大学
高 鑫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
张德国 浙江大学
张 洁 兰州大学
专题4:干旱区生态、水文前沿
召集人:
王 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
刘秀萍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
李永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
王国华 山西师范大学
专题5:沙漠化与可持续发展
召集人:
刘树林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张建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
董 智 山东农业大学
刘东伟 内蒙古大学
专题6:风沙灾害与治沙工程
召集人:
蒙仲举 内蒙古农业大学
詹科杰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
高广磊 北京林业大学
李锦荣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
王海峰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
专题7:戈壁生态系统与区域发展
召集人:
张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
曹晓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
张正偲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
高君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
专题8:沙区资源与沙产业
召集人:
左合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
张进虎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
李兴财 宁夏大学
高 亮 亿利集团
主题十一、月球与行星科学
专题1:行星物理和空间环境
召集人:
李雄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
肖智勇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杨 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
专题2:陨石和比较行星学
召集人:
秦礼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张爱铖 南京大学
廖世勇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
安亚军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
专题3:月球遥感和地质过程
召集人:
法文哲 北京大学
凌宗成 山东大学(威海)
康志忠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惠鹤九 南京大学
专题4:火星表面环境和地质过程
召集人:
刘 洋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
黄 俊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蒋 云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
赵宇鴳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
主题十二、水文地质与水科学
专题1:地表水-地下水相互作用
召集人:
谢月清 南京大学
梁修雨 南方科技大学
专题2:裂隙地下水与环境
召集人:
杨志兵 武汉大学
王礼春 天津大学
王全荣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专题3:海岸带地下水
召集人:
俞 烜 中山大学
鲁春辉 河海大学
韩冬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专题4:污染水文地质及水化学过程
召集人:
高旭波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史浙明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徐 芬 成都理工大学
李成城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专题5:岩溶水资源与环境变化
召集人:
蒲俊兵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
高旭波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孙海龙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
专题6:旱区地下水与环境
召集人:
李培月 长安大学
蒋小伟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专题7:地下水模拟与不确定性分析
召集人:
王全荣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曾献奎 南京大学
谢月清 南京大学
专题8:长江流域水循环与长江大保护
召集人:
程 磊 武汉大学
佘敦先 武汉大学
景朝霞 武汉大学
专题9:气候变化与水文极端事件
召集人:
刘智勇 中山大学
董春雨 中山大学
主题十三、矿产与资源
专题1:关键金属矿产
召集人:
袁顺达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
杨志明、谢桂青、陈 伟、赵葵东、刘 琰、高剑峰、杨 武斌、章荣清、陈列锰、刘 鹏
专题2:特提斯域成矿作用
召集人:
宋玉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
杨志明、王庆飞、王保弟、刘英超、李金祥、宋 扬、郑远川、冷成彪
专题3:斑岩成矿系统——缅怀世界著名矿床学家Jeremy Richards
召集人:
王 瑞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谢桂青 地科院资源所
李金祥 中科院青藏所
安 芳 西北大学
朱经经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
专题4:北疆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
召集人:
吴昌志 南京大学
陈华勇、焦建刚、王银宏、蔡克大、李 诺、万 博、邓小华、唐冬梅
专题5: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
召集人:
樊海峰 地球化学研究所
常象春 山东科技大学
专题6:盐湖资源与蒸发岩矿床
召集人:
张西营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
樊启顺,赵艳军,叶传永,朱正杰
主题十四、古生物、古地理与古环境
专题1:地球生物学
召集人:
罗根明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沈 冰 北京大学
专题2:早期生命和寒武纪大爆发
召集人:
赵方臣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
殷宗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
万 斌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
杨宇宁 贵州大学
刘建妮 西北大学
专题3: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演化
召集人:
王 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
专题4:重要古脊椎动物类群的起源和演化
召集人:
盖志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
赵 琪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
专题5:重要古植物类群的起源和演化
召集人:
史恭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
冯 卓 云南大学
薛进庄 北京大学
专题6:亚洲不同时间尺度古环境研究的孢粉学视角
召集人:
苗运法 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
马春梅 南京大学
肖霞云 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研究所
吴福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赵永涛 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
专题7:关键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环境的演变
召集人:
黄康俊 西北大学
杨江海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刘喜停 中国海洋大学
汤冬杰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专题8: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古环境演变
召集人:
卫 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魏广祎 南京大学
程 猛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沈 俊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专题9:地史关键生物演化期重要营养元素循环和环境背景
召集人:
王新强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罗根明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王 丹 南通大学
樊海峰 贵阳地化所
汤冬杰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主题十五、冰冻圈科学
专题1:冰冻圈气候环境:过去、现在和未来
召集人:
李传金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庞洪喜、丁明虎、耿 雷、游庆龙
专题2:冰冻圈与水资源:过程、机理与预测
召集人:
李宗省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朱国锋、王璞玉、柳景峰、孙维君
专题3:冰冻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
召集人:
祁 第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
乐成峰、罗一鸣、李向应、牟翠翠
专题4:海冰变化和过程监测及模拟
召集人:
徐世明 清华大学
舒 启、杨清华、毕海波、杜文涛
专题5:冰冻圈大气污染的来源、迁移转化过程和影响
召集人:
张强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张玉兰、耿 雷、董志文、龚 平
专题6:海-冰-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和机制
召集人:
李熙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雷瑞波、刘成彦、高立宝
专题7:高低纬相互作用及水汽循环过程
召集人:
张 旭 兰州大学
高 晶、庞洪喜、王圣杰
专题8:冻土环境与冻土工程
召集人:
张明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李栋伟、李双洋、罗栋梁、穆彦虎
专题9:冰冻圈遥感与信息
召集人:
吴雪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王旭峰、谢 欢、周春霞、刘婷婷
专题10:积雪观测与模拟的理论、方法与应用
召集人:
董春雨 中山大学
唐志光、黄 艳
专题11:山地冰川、极地冰盖的物质平衡与动力学
召集人:
唐学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
张胜凯
主题十六、第三极科学
此主题不设专题
召集人:
龚 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戴紧根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
戴玉凤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
刘向军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/西北师范大学
刘玉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裴万胜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游庆龙 复旦大学
张强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鄂崇毅 青海师范大学
侯光良 青海师范大学
主题十七、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
专题1:土壤组分互作与界面过程:新理论、新技术、新方法
召集人:
蔡 鹏 华中农业大学
何 艳 浙江大学
王梓萌 复旦大学
专题2:土壤微生物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
召集人:
王 钢 中国农业大学
梁 超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蒋建东 南京农业大学
专题3:天然有机质的环境行为与效应
召集人:
陈春梅 天津大学
余光辉 天津大学
冯晓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
专题4:全球变化与土壤健康
召集人:
朱春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徐 侠 南京林业大学
张亚峰 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
专题5:生物质炭与土壤环境生态功能
召集人:
商建英 中国农业大学
童美萍 北京大学
宋 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专题6:土壤质量及其风险评估
召集人:
郑 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
刘杏梅 浙江大学
黄 蕾 南京大学
专题7: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
召集人:
刘承帅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
王玉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石振清 华南理工大学
张 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专题8: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效应
召集人:
高 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谷 成 南京大学
罗春玲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
专题9:新型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及其污染控制
召集人:
苏建强 中国科学院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
汪 磊 南开大学
王 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专题10: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
召集人:
严 俊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宋 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龙 涛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
吕正勇 北京高能时代有限公司
主题十八、地学仪器与系统
专题1:水体与湿地仪器
召集人:
丁士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
李文涛 南京大学
谭周亮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
祝 惠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
周脚根 淮阴师范学院
专题2:土壤与流域仪器
召集人:
刘 永 北京大学
卞永荣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陈 磊 北京师范大学
王玉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庄艳华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
专题3:大气仪器
召集人:
阚瑞峰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
戴瀚程 北京大学
李 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梅 亮 大连理工大学
吴德成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
王珍珠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
专题4:生态系统仪器
召集人:
张志荣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
温学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原作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专题5:地球物理仪器
召集人:
刘玉娟 吉林大学
张文涛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
专题6:地质灾害仪器
召集人:
魏广庆 南京大学
黄观文 长安大学
朱 星 成都理工大学
专题7:仪器制造与地学应用
召集人:
张 炜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
钱 森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
曾传滨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
主题十九、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
专题1:大气氧化性(自由基化学、O3、VOCs等)
召集人:
陆克定 北京大学
薛丽坤 山东大学
袁 斌 暨南大学
袁自冰 华南理工大学
专题2:气溶胶外场监测与污染机制解析
召集人:
章炎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李卫军 浙江大学
孙业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
盖鑫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徐建中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
孔少飞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
专题3:有机气溶胶
召集人:
丁 翔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
丛志远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黄汝锦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郭 松 北京大学
专题4:气溶胶物理化学过程、新粒子生成
召集人:
王 琳 复旦大学
王炜罡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
杜 林 山东大学
佟胜睿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
马庆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
余 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聂 玮 南京大学
专题5:大气化学模式、边界层、云雾过程等
召集人:
张 霖 北京大学
胡建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陈 琦 北京大学
乐 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汪名怀 南京大学
郭建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
专题6:大气污染毒理与健康效应
召集人:
邱兴华 北京大学
罗小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
李 雪 暨南大学
本次论坛主题一、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拟在《地球环境学报》组织论文专刊;主题七、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拟在《湖泊科学》组织论文专刊;主题十、干旱区环境与风沙科学拟在《中国沙漠》组织论文专刊;主题十三、矿产与资源拟在《盐湖研究》组织论文专刊;主题十五、冰冻圈科学拟在《冰川冻土》组织论文专刊;主题十七、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拟在《土壤学报》和《土壤》组织论文专刊,欢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积极投稿。
三、重要时间节点
2019年5月15日 | 一号通知、开放专题申请 |
2019年6月10日 | 专题申请结束 |
2019年6月25日 | 二号通知、开放注册 |
2019年8月10日 | 三号通知、早期注册结束 |
2019年8月30日 | 注册关闭 |
2019年9月20日 | 四号通知、详细会议日程 |
2019年10月12日 | 会议报到、晚上理事会议 |
2019年10月13-14日 | 大会报告与专题报告 |
2019年10月15日 | 会议结束,参会人员返程。 |
四、会议收费
参会者身份 | 早期注册(元/人) 8月10日之前) | 晚期注册(元/人) (8月30日之前) | 现场注册(元/人) (10月12日之前) |
---|---|---|---|
老师 | 1700 | 1900 | 2000 |
学生 | 1400 | 1600 | 1700 |
陪同人员 | 700 | 700 | 700 |
五、商业赞助
1、企业参展单位:人民币叁万元(30,000)
(1)安排一个展位(尺寸根据场地而定,展位位置先到先选);
(2)免2位参会人员注册费和餐费(住宿费自理)。
2、高校和科研院所宣传及科技成果参展:人民币贰万元(20,000)
(1)安排一个展位(尺寸根据场地而定,展位位置先到先选);
(2)免2位参会人员注册费和餐费(住宿费自理)。
3、会议手册宣传页:人民币贰万元(20,000)
(1)会议手册最后8页;
(2)每个单位(企事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等)宣传版面占一个单页,共计8个名额,页面安排按缴费先后依次排序;
(3)宣传内容要客观真实、不违反法律。
4、专项赞助单位:人民币壹万元(10,000)
下列条件可选择一个:
(1)提供会议资料袋,可印刷赞助单位名称和Logo,(1个名额);
(2)在会议资料袋中放置不超过10页的企业宣传资料,(6个名额);
(3)在会场发放不超过10页的企业宣传资料,(10个名额);
(4)赠送参会代表有特殊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笔、记录本、小礼品、纪念品(限1样),其上可印刷赞助单位名称和Logo,(笔、记录本、小礼品、纪念品各1个名额);
(5)会议胸卡挂绳上印刷赞助单位名称和Logo,(1个名额);
(6)其他与会议有关的产品及方案。
备注:上述物品和资料由赞助方制作,并支付费用;外观形式由双方商定。
5、联系人
孙爱军,电话:17725290403;张西营,电话:13709750975。
六、论坛网站和公众微信号
青年地学论坛永久网址:http://www.qndxlt.com/
青年地学论坛微信公众号:qndxlt
快速报名参会地址:
https://www.aconf.cn/conf_170710/m_register_single/
七、论坛组织委员会
组名 | 成员 | 主要负责事宜 |
---|---|---|
工作组 | 组长:王建萍 副组长:张西营、刘向军 | 会议总协调。 |
秘书长 | 刘向军 | 会议召集、组织、与组委会沟通工作。 |
学术组 | 樊启顺、刘向军、鄂崇毅、侯光良、曾方明、孔凡翠、李斌凯、李建森、都永生、苗卫良、海擎宇、李云、凌智永、秦占杰、韩积斌、李永寿、魏海成、孙爱军、张艳灵、陈天源、袁小龙、李庆宽 | 会议议题、召集人、报告人的确定;会议通知发送;会议手册及内容设计。 |
财务组 | 刘向军、余冬梅、韩继龙、李雯霞 | 整个会议的预算、经费控制;费用的支取与平衡等工作。 |
会务组 | 孙永娟、成艾颖、易磊、程怀德 | 对接会务公司,监督各个环节的执行。(每日菜单、纪念品、与地方公安对接、会后科学考察线路、临时车辆调用、工作人员及参会人员胸牌等工作)。 |
志愿者组 | 唐启亮、高春亮、陈亮、王明祥 | 管理学生志愿者,负责会议接站,会场引导、秩序维持、会后陪同考察等工作。 |
八、论坛指导委员会(按姓氏首字母排序)
安芷生 | 院士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陈发虎 | 院士 | 兰州大学 |
陈骏 | 院士 | 南京大学 |
陈海山 | 教授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陈曦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|
程海 | 教授 | 西安交通大学 |
崔鹏 | 院士 |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|
方小敏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藏高原研究所 |
冯起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傅伯杰 | 院士 |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季峻峰 | 教授 | 南京大学 |
李小雁 | 教授 | 北京师范大学 |
林间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|
刘丛强 | 院士 |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|
鹿化煜 | 教授 | 南京大学 |
彭建兵 | 教授 | 长安大学 |
沈吉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史培军 | 教授 | 青海师范大学 |
王根绪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|
王汝成 | 教授 | 南京大学 |
王涛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汪永进 | 教授 | 南京师范大学 |
文安邦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|
吴金水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|
肖应凯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|
杨桂山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|
于贵瑞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|
余钟波 | 教授 | 河海大学 |
周卫健 | 院士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赵其国 | 院士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|
张干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|
张明军 | 教授 | 西北师范大学 |
朱照宇 | 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|
九、论坛主题召集人
注:加粗的为主题负责人,带*为主题联系人。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谭亮成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隆浩*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周鑫* | 中国科技大学 |
陈建徽 | 兰州大学 |
程军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董广辉 | 兰州大学 |
方克艳 | 福建师范大学 |
李高军 | 南京大学 |
刘建宝 |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|
聂军胜 | 兰州大学 |
宁亮 | 南京师范大学 |
孙雪峰 | 南京大学 |
王荣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易亮 | 同济大学 |
张春霞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何毓新* | 浙江大学 |
李高军 | 南京大学 |
李祥忠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王亚琼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|
刘媛媛 | 南京大学 |
刘盛遨 |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 |
晏智锋 | 天津大学 |
刘学炎 | 天津大学 |
王选策 | 云南大学 |
何丁 | 浙江大学 |
张永东 | 华南师范大学 |
黄咸雨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宋照亮 | 天津大学 |
田辉 |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|
牛振川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刘娟 | 广州大学 |
肖军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李伟* | 南京大学 |
李平 | 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|
王少峰 |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|
王宇恒 | 西北工业大学 |
黄蕾 | 南京大学 |
沈国峰 | 北京大学 |
高艳蓬 | 广州工业大学 |
阴永光 |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钟寰 | 南京大学 |
党菲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|
傅建捷 |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 |
张强弓 |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|
商立海 |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|
龚平 |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|
唐先进 | 浙江大学 |
王玉军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|
苏世鸣 |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|
陶玉强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 |
张洪 |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童银栋 | 天津大学 |
张焕军 | 河海大学 |
范桥辉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方临川 |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|
王梓萌 | 复旦大学 |
邴海健 | 中国科学院、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|
林思劼 | 同济大学 |
胡献刚 | 南开大学 |
毛亮 | 南京大学 |
武君 |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刘占峰 |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|
逯非 |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毛瑢 | 江西农业大学 |
李峰 |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|
葛体达* |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|
方运霆 |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|
罗煜 | 浙江大学 |
胡中民 | 华南师范大学 |
金钊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李凯辉 |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|
梁玉婷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|
吕晓涛 |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|
孙守琴 |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|
王云强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卫伟 |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武高林 |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|
夏建阳 | 华东师范大学 |
邢鹏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彭云峰 |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|
张金波 | 南京师范大学 |
周晓兵 |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|
李志 |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|
冯兆忠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李长冬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欧阳朝军 |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 |
唐朝生* | 南京大学 |
陈永贵 | 同济大学 |
范宣梅 | 成都理工大学 |
李丽慧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
刘春 | 南京大学 |
王东坡 | 成都理工大学 |
叶剑红 |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|
张帆宇 | 兰州大学 |
张璐璐 | 上海交通大学 |
张文 | 吉林大学 |
周公旦 |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|
朱鸿鹄 | 南京大学 |
庄建琦 | 长安大学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晏宏*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陈天宇 | 南京大学 |
曹知勉 | 厦门大学 |
陈绵润 | 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 |
杜梦然 | 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|
高翔 |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|
胡邦琦 |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|
胡利民 |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|
李超 | 同济大学 |
李大伟 | 中国海洋大学 |
罗一鸣 | 中山大学 |
冉莉华 |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|
于兆杰 |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|
张旭 | 兰州大学 |
郑旭峰 |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|
周宽波 | 厦门大学 |
党皓文 | 同济大学 |
马小林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段洪涛*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陈 旻 | 南京师范大学 |
王先彦 | 南京大学 |
程叶青 | 海南师范大学 |
陈明星 |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|
陈军 | 西安交通大学 |
程亮 | 南京大学 |
黄春林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(筹) |
王建萍 |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|
黄磊 |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|
龙笛 | 清华大学 |
刘毅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马明国 | 西南大学 |
缪驰远 | 北京师范大学 |
彭建 | 北京大学 |
沈焕锋 | 武汉大学 |
宋春桥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王宗明 |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化研究所 |
吴朝阳 |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|
邬国锋 | 深圳大学 |
袁文平 | 中山大学 |
赵旦 |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|
赵伟 |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|
钟燕飞 | 武汉大学 |
朱青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张风宝 |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王宝善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申成龙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王涛* | 南京大学 |
陈艳红 |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空间中心 |
黄周传 | 南京大学 |
李国主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
李志伟 |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
李忠海 | 中科院大学 |
林巍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
张宝华 |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|
孙道远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王勤 | 南京大学 |
薛向辉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宗兆云 | 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 |
王一博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
蔡建超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屠泓为 | 青海省地震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刘飞*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黄平 |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|
贾小静 | 浙江大学 |
李丽娟 |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|
陆高鹏 |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|
王林 |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|
雷荔傈 | 南京大学 |
丁瑞强 |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|
林岩峦 | 清华大学 |
赵坤 | 南京大学 |
刘尚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赵纯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周磊 | 上海交通大学 |
魏江峰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聂绩 | 北京大学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柳本立*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张国明 | 北京师范大学 |
蒙仲举 | 内蒙古农业大学 |
吕萍 | 陕西师范大学 |
高鑫 |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|
张洁 | 兰州大学 |
王锋 |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|
张正偲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郭中领 | 河北师范大学 |
张进虎 |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|
杜会石 | 吉林师范大学 |
李锦荣 |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|
曹晓明 |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|
刘树林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张建国 |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|
王仁德 | 河北省科学院 |
高广磊 | 北京林业大学 |
苗运法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张德国 | 浙江大学 |
刘秀萍 |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|
于禄鹏 | 临沂大学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秦礼萍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杨蔚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
凌宗成 | 山东大学(威海) |
李雄耀 |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|
肖智勇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惠鹤九* | 南京大学 |
安亚军 |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 |
法文哲 | 北京大学 |
黄俊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蒋云 |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|
康志忠 |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 |
廖世勇 |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|
刘洋 |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|
张爱铖 | 南京大学 |
赵宇鷃 |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谢月清* | 南京大学 |
蒋小伟 |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 |
程磊 | 武汉大学 |
董军 | 吉林大学 |
韩冬梅 |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|
韩占涛 | 中国科学院水环所 |
李培月 | 长安大学 |
鲁春辉 | 河海大学 |
蒲俊兵 | 地科院岩溶所 |
施小清 | 南京大学 |
孙海龙 |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|
杨志兵 | 武汉大学 |
孙媛媛 | 南京大学 |
袁松虎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曾令藻 | 浙江大学 |
张永勇 |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|
高旭波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史浙明 |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 |
樊启顺 |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高剑峰 |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|
陈华勇 |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|
陈伟 |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|
李斌 | 中南大学 |
刘鹏 | 长安大学 |
宋玉财 |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|
王国光* | 南京大学 |
王瑞 |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 |
吴昌志 | 南京大学 |
谢桂青 |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|
杨武斌 |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|
杨志明 |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|
袁顺达 |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|
翟德高 |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 |
赵葵东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赵新福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左仁广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张西营 |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殷宗军*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|
罗根明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李金华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
冯卓 | 云南大学 |
刘建妮 | 西北大学 |
卢静 |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|
盖志琨 |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|
黄康俊 | 西北大学 |
赵琪 |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|
苗运法 | 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|
史恭乐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|
宋海军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吴福莉 |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|
王博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|
薛进庄 | 北京大学 |
杨江海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赵方臣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|
李志恒 |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|
魏海成 |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李宗省*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耿雷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李传金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庞洪喜 | 南京大学 |
丁明虎 |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|
游庆龙 | 复旦大学 |
朱国锋 | 西北师范大学 |
王璞玉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柳景峰 | 西北师范大学 |
孙维君 | 山东师范大学 |
祁第 |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|
乐成峰 | 浙江大学 |
罗一鸣 | 中山大学 |
李向应 | 河海大学 |
牟翠翠 | 兰州大学 |
徐世明 | 清华大学 |
舒启 |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|
杨清华 | 中山大学 |
毕海波 |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 |
杜文涛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张强弓 |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|
张玉兰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董志文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李熙晨 |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|
雷瑞波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
刘成彦 | 河海大学 |
高立宝 |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|
张旭 | 兰州大学 |
高晶 |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|
王圣杰 | 西北师范大学 |
张明义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李栋伟 | 东华理工大学 |
李双洋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罗栋梁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穆彦虎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吴雪娇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王旭峰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谢欢 | 同济大学 |
周春霞 | 武汉大学 |
刘婷婷 | 武汉大学 |
何建军 |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|
陈阳 |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 |
覃英宏 | 广西大学 |
委员 | 单位 |
龚平* |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|
戴紧根 | 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 |
戴玉凤 |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|
刘向军 |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/西北师范大学 |
刘玉洁 |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|
裴万胜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游庆龙 | 复旦大学 |
张强弓 |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|
鄂崇毅 | 青海师范大学 |
侯光良 | 青海师范大学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王芳*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|
王玉军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|
丁士明 |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苏建强 | 中国科学院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 |
罗春玲 |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|
刘承帅 |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|
郑娜 |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生态研究所 |
严俊 |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|
张静 |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何艳 | 浙江大学 |
蔡鹏 | 华中农业大学 |
蒋建东 | 南京农业大学 |
童美萍 | 北京大学 |
商建英 | 中国农业大学 |
黄蕾 | 南京大学 |
龙涛 |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|
汪磊 | 南开大学 |
石振清 | 华南理工大学 |
王钢 | 中国农业大学 |
王梓萌 | 复旦大学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丁士明*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李文涛 | 南京大学 |
谭周亮 |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|
祝惠 |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|
周脚根 | 淮阴师范学院 |
刘永 | 北京大学 |
卞永荣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|
陈磊 | 北京师范大学 |
王玉军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|
庄艳华 |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
阚瑞峰 |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|
戴瀚程 | 北京大学 |
李杰 |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|
梅亮 | 大连理工大学 |
吴德成 |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王珍珠 |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|
张志荣 |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|
温学发 |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|
原作强 |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|
刘玉娟 | 吉林大学 |
张文涛 |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|
魏广庆 | 南京大学 |
黄观文 | 长安大学 |
朱星 | 成都理工大学 |
张炜 |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 |
钱森 |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 |
曾传滨 |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|
委员 | 单位 |
---|---|
丁翔 |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 |
黄汝锦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章炎麟*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丛志远 |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 |
吴志军 | 北京大学 |
黄晓峰 |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|
黄宇 |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|
陆克定 | 北京大学 |
薛丽坤 | 山东大学 |
李卫军 | 浙江大学 |
王炜罡 |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|
袁斌 | 暨南大学 |
袁自冰 | 华南理工大学 |
佟胜睿 |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|
马庆鑫 |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|
盖鑫磊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孙业乐 |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|
张霖 | 北京大学 |
胡建林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余欢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聂玮 | 南京大学 |
陈琦 | 北京大学 |
邱兴华 | 北京大学 |
罗小三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李雪 | 暨南大学 |
汪名怀 | 南京大学 |
陆春松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|
杜林 | 山东大学 |
孔少飞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李梅 | 暨南大学 |
徐建中 |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|
郭松 | 北京大学 |
赖森潮 | 华南理工大学 |
附件:
青年地学论坛章程
第一章 总 则
第一条:《青年地学论坛》是在原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西部青年地学论坛》基础上发展而来。自2014年创办以来,《青年地学论坛》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、高等院校以及其它国内外地学研究单位众多青年学者的参与,逐步发展为全国性的、科研院所与高校相结合的大型学术交流平台。
第二条:《青年地学论坛》的运行由“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”全权负责,运行方式参考《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系列论坛实施办法》等相关文件。
第三条:《青年地学论坛》以促进青年地学研究人员“互动交流、创新发展”为宗旨,以国内地学领域杰出科学家为顾问,优秀青年科学家为核心,青年学者及研究生为参与主体,搭建自由、平等、争鸣的交流合作平台,团结和凝聚地学青年力量,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,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,推动我国地学研究的发展。
第四条:论坛设立学术指导委员会,由地学领域杰出科学家组组成。
第二章 论坛举办模式
第五条:《青年地学论坛》每年举行一次大型学术交流会议。
第六条:《青年地学论坛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论坛执行主席负责制,“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”为论坛常设机构,负责论坛各项事宜的组织、协调及管理。
第七条:论坛承办单位提前两年向论坛理事会提出申请,由全体参会理事投票决定论坛承办单位的承办权,即当年会议期间的理事会会议确定隔年的论坛承办权。
第八条:理事会确定论坛承办单位后,由承办单位提名论坛执行主席和秘书长候选人,经2/3以上理事表决通过后生效。执行主席和秘书长联合组建论坛组织委员会,全权负责论坛举办的相关事宜。
第九条:论坛举办经费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采取多种方式筹措。
第三章 理事会组织模式
第十条: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挂靠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,下设秘书处,秘书处随论坛执行主席所在单位的变化而流动设置。
第十一条: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由国内相关地学研究单位优秀青年科学家组成;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,副理事长3-5名,理事若干名(原则上不超过30人)。理事年满45岁,自动退出。
论坛理事会的职权是:(1)执行理事会的决议;(2)组织学术论坛;(3)制定工作计划、总结工作进展;(4)选举论坛理事长、副理事长、理事人选;(5)制定年度工作计划;(6)决定其他重大事项。(7) 理事会理事人选的增补、更改由理事长或副理事长提名,然后提交理事会并经全部理事讨论,经2/3以上理事表决通过后生效。
第十二条:论坛理事长与副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:
(1)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;(2)领导理事会和秘书处开展日常工作;(3) 提名理事会理事候选人;(4)代表理事会签署有关文件。
第十三条:每届理事会任期三年。
第四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
第十四条:本章程的修改,须经提交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并经全部理事讨论,经2/3以上理事表决通过后生效。
第五章 附则
第十五条: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。
第十六条:2017年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的增补条例:(1)会议承办主席在下届理事会换届时优先候补副理事长及理事长;(2)由现任理事提名一批候补理事(10人左右),作为下届理事会候补力量;(3)建立论坛永久网址及论坛logo;(4)设立青年地学论坛特别贡献奖(每年1-2名);(5)设立青年地学论坛优秀青年博士奖;(6)确定论坛主题开设原则,即在保留现有主题的基础上适当培育新主题,新主题的开设应根据承办方实际情况增补,同时要培养一批负责人,为新主题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附1:《青年地学论坛》第二届理事会组织架构(2016-2019)
理事长:晏宏
副理事长:李宗省、金钊、李凯辉、刘向军、谭亮成
理事:陈建徽、陈绵润、段洪涛、葛体达、韩文霞、李高军、李雄耀、梁玉婷、刘倩、刘学炎、柳本立、毛瑢、欧阳朝军、欧阳婷萍、史建波、孙守琴、杨元合、周宽波、周鑫
候补理事:胡邦琦、李平、李大伟、李峰、吕晓涛、王国光、王云强、邢鹏、周晓兵
附2:青年地学论坛历届承办信息汇总
第一届,2014年,兰州,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,执行主席:李宗省;
第二届,2015年,乌鲁木齐,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,执行主席:李凯辉;
第三届,2016年,西安,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,执行主席:晏宏、谭亮成;
第四届,2017年,成都,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,执行主席:欧阳朝军;
第五届,2018年,南京,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,执行主席:李高军、段洪涛;
第六届,2019年,西宁,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,执行主席:刘向军(待办);
第七届,2020年,贵阳,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、贵州大学,执行主席:樊海峰(待办)。
快速注册通道
https://www.aconf.cn/conf_170710/m_register_single/
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
会议网站
http://www.qndxlt.com/
在会议网站上,报名和提交摘要是分开处理的。在您注册报名后,请不要忘了提交摘要。
文字、排版:韩磊
责任编辑:郝娜
审核:任宇飞、王波涛
猜你喜欢
2、名家观点 | 顾朝林: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
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
小可爱们,要记得点“在看”呀~